雷海生分揀整理防疫物資
騎電動車奔波運送物資
最近一周,雷海生上六年級的小孫子發現,自己的午餐、晚餐越來越精簡。孩子知道這是為自己做飯的爺爺在社區做防疫志愿者太忙了。
68歲的雷海生是武漢市江岸區丹水池街道江北社區錦湖金利花園小區業委會主任,也是一名社區志愿者。
此次疫情防控以來,他每天凌晨5時開始整理防疫物資、協調運送人員、整理收集采樣信息……每天奔波在小區的時間超過14個小時,忙起來根本顧不上給上網課的孫子做飯。
“老雷”做事認真負責
10月26日凌晨4時許,江北社區書記陳福華來到錦湖金利花園,發現11棟一樓的業委會辦公地還亮著燈,68歲的雷海生正在忙活著,一包包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資有序地碼放在桌子上。
雷海生解釋,小區增加了幾處核酸檢測點,擔心檢測物資白天來不及分類,“睡不著,凌晨3點就過來整理”。
擔心老同志身體扛不住,陳福華勸他先回家休息?!爸形缑ν旰怂釞z測再休也不遲?!崩侠滓贿呎f,一邊快速分揀。核酸卡片、棉棒、咽拭子管子、消毒液……10個類別的檢測物品,擺放成14組,全部確認無誤后打開包裝袋,做上標記。墻上的時鐘指向5時。
從2020年初開始,雷海生就一直在參與社區防控工作。此次新一波疫情來襲,他每天在社區里忙活超過14個小時,被居民喊作“鐵人老雷”。他說:“寧可少睡一會也要打好提前量。不能耽誤核酸檢測,讓居民有怨言?!?/p>
居民夸他熱心腸
雷海生說防控一忙起來,就離不了最親密的“戰友”——電動自行車和小喇叭。
錦湖金利花園有23棟樓,居民近4500人,區域廣。為搶時間趕赴現場只能騎電動車跑各個點位。早上老雷將核酸物資打包好,逐一裝上電動車,沿著小區依次送到各檢測點,隨后又馬不停蹄到小區廣場與檢測人員會合。
電動車的靈活性幫助他隨時處理突發狀況?!拔业氖謾C快沒電了,請送個充電寶來”“檢測物資快不夠了”微信群里大白們的“求助”,雷海生都會第一時間處理到位。
掛在車頭的小喇叭是老雷的另一個戰友?!罢埦用裣聵?,做核酸!”這聲音每天必須在每個樓棟響起兩到三趟,確保居民都能聽到提醒。家住11棟2單元的張銘武爹爹已85歲高齡,他和老伴每天以小喇叭聲音為“信號”,準時下樓做核酸,見到雷海生就會豎大拇指,“小雷同志是個熱心腸”。
想像爺爺一樣當志愿者
雷海生還有一個不離身的黑色小挎包,里頭裝著的盡是抗疫用品。
路上看到有人出門忘戴口罩,他打開小包取出一只遞上;搬防疫物資前,他會先從包里取出消毒液逐個給物資噴灑一遍;速效救心丸、創可貼等,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
包里有一個小筆記本他從不輕易示人。玻璃亭、充電柱、4號門、16棟、20、800……本上記錄著一般人看不太明白的數字和地點,這是老雷按自己習慣編寫的“每日核酸檢測表”。當天檢測結束,他會到每個點位與志愿者們仔細核對、登記,以確保每一筆核酸記錄無紕漏。
在雷海生的帶動下,一大批小區內志愿者和業委會人員積極參與小區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群防群控防線。
“有時一忙起來忘了時間,耽誤了給孫子做飯?!崩缀I鷮O子不免愧疚。但懂事的孫子理解爺爺,寬慰爺爺說“家里有面包和餅干,餓不著我”。孫子說:“我長大以后,也要像爺爺這樣當一名黨員志愿者?!保ǔ於际袌髽O目新聞記者 王峻 通訊員 胡鋒 詹玟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峻)
發表時間:2022-11-25 來源:湖北文明網
雷海生分揀整理防疫物資
騎電動車奔波運送物資
最近一周,雷海生上六年級的小孫子發現,自己的午餐、晚餐越來越精簡。孩子知道這是為自己做飯的爺爺在社區做防疫志愿者太忙了。
68歲的雷海生是武漢市江岸區丹水池街道江北社區錦湖金利花園小區業委會主任,也是一名社區志愿者。
此次疫情防控以來,他每天凌晨5時開始整理防疫物資、協調運送人員、整理收集采樣信息……每天奔波在小區的時間超過14個小時,忙起來根本顧不上給上網課的孫子做飯。
“老雷”做事認真負責
10月26日凌晨4時許,江北社區書記陳福華來到錦湖金利花園,發現11棟一樓的業委會辦公地還亮著燈,68歲的雷海生正在忙活著,一包包口罩、消毒用品等防疫物資有序地碼放在桌子上。
雷海生解釋,小區增加了幾處核酸檢測點,擔心檢測物資白天來不及分類,“睡不著,凌晨3點就過來整理”。
擔心老同志身體扛不住,陳福華勸他先回家休息?!爸形缑ν旰怂釞z測再休也不遲?!崩侠滓贿呎f,一邊快速分揀。核酸卡片、棉棒、咽拭子管子、消毒液……10個類別的檢測物品,擺放成14組,全部確認無誤后打開包裝袋,做上標記。墻上的時鐘指向5時。
從2020年初開始,雷海生就一直在參與社區防控工作。此次新一波疫情來襲,他每天在社區里忙活超過14個小時,被居民喊作“鐵人老雷”。他說:“寧可少睡一會也要打好提前量。不能耽誤核酸檢測,讓居民有怨言?!?/p>
居民夸他熱心腸
雷海生說防控一忙起來,就離不了最親密的“戰友”——電動自行車和小喇叭。
錦湖金利花園有23棟樓,居民近4500人,區域廣。為搶時間趕赴現場只能騎電動車跑各個點位。早上老雷將核酸物資打包好,逐一裝上電動車,沿著小區依次送到各檢測點,隨后又馬不停蹄到小區廣場與檢測人員會合。
電動車的靈活性幫助他隨時處理突發狀況?!拔业氖謾C快沒電了,請送個充電寶來”“檢測物資快不夠了”微信群里大白們的“求助”,雷海生都會第一時間處理到位。
掛在車頭的小喇叭是老雷的另一個戰友?!罢埦用裣聵?,做核酸!”這聲音每天必須在每個樓棟響起兩到三趟,確保居民都能聽到提醒。家住11棟2單元的張銘武爹爹已85歲高齡,他和老伴每天以小喇叭聲音為“信號”,準時下樓做核酸,見到雷海生就會豎大拇指,“小雷同志是個熱心腸”。
想像爺爺一樣當志愿者
雷海生還有一個不離身的黑色小挎包,里頭裝著的盡是抗疫用品。
路上看到有人出門忘戴口罩,他打開小包取出一只遞上;搬防疫物資前,他會先從包里取出消毒液逐個給物資噴灑一遍;速效救心丸、創可貼等,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
包里有一個小筆記本他從不輕易示人。玻璃亭、充電柱、4號門、16棟、20、800……本上記錄著一般人看不太明白的數字和地點,這是老雷按自己習慣編寫的“每日核酸檢測表”。當天檢測結束,他會到每個點位與志愿者們仔細核對、登記,以確保每一筆核酸記錄無紕漏。
在雷海生的帶動下,一大批小區內志愿者和業委會人員積極參與小區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群防群控防線。
“有時一忙起來忘了時間,耽誤了給孫子做飯?!崩缀I鷮O子不免愧疚。但懂事的孫子理解爺爺,寬慰爺爺說“家里有面包和餅干,餓不著我”。孫子說:“我長大以后,也要像爺爺這樣當一名黨員志愿者?!保ǔ於际袌髽O目新聞記者 王峻 通訊員 胡鋒 詹玟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峻)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