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茅箭區農村路美麗如畫。(通訊員 關曉波 攝)
金秋時節,坐在家門口,看著游客陸續打卡古村落、古樹群、古城墻、古梯田,羅田縣白廟河鎮潘家塆村老支書潘道升滿臉笑容。這里是大別山深處,以前,5個自然村像5個指尖分布,互不連通。如今,長14公里、寬4.5米的農村路將其全部連通。游客多起來,農家樂生意紅火,潘家灣村已成為國家3A級景區。
通塆達組的農村公路被稱作交通的“毛細血管”。來自省交通運輸廳最新統計,我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6.2萬公里,位居全國第3位、中部地區第1位。在村村通瀝青水泥路的基礎上,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通瀝青水泥路,提前實現“組組通”,一張廣覆蓋、惠民生、高品質的現代化農村公路路網基本形成。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踏訪美麗農村路新變化。
美麗農村路串連好風景
一條蜿蜒曲折的農村路穿行在秦巴山區,8米寬的雙車道兩邊紅葉搖曳,層林盡染,還有紅色游步道、自行車道,交通驛站里停車休憩、拍抖音的游客絡繹不絕。這是位于十堰市茅箭區的馬家河至賽武當公路,2021年獲評“全國美麗鄉村路”。
總投資2.5億元的馬賽公路起于武當路馬家河大橋,止于營子村營子橋,全長15公里?!耙郧暗穆房刹皇沁@樣,坡陡彎急道窄,車輛顛簸難行,游客來過一次就不想再來?!瘪R家河村村民黃亞君說。如今,寬敞美麗的馬賽路建成后,不僅方便沿線顧家村、馬家河村、營子村的村民出行,還將秦巴生態植物園、馬家河水庫、紫薇島、桃花湖及賽武當風景區等精品景點一線串珠,成為茅箭區全域旅游“四縱一橫”交通網絡中的重要旅游線路。便利交通,讓村民吃上“旅游飯”,馬賽路上已分布著20余家農家樂。
“一條農村路就是一道景”的馬賽公路,是我省密織美麗農村路網的縮影。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護好、運營好,把“四好農村路”建成荊楚新名片。近年來,省交通運輸廳啟動“四好農村路”暢通聯通提升行動,推進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建設,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外通內聯、銜接順暢的農村公路網。以大別山“紅色旅游路”、秦巴山“環庫生態路”、武陵山“清江畫廊路”和幕阜山“休閑旅游路”為代表的農村公路修到村頭、通到門口,解決農村出行難。
省廳按照“實、安、綠、美”的標準,建成美麗農村路3.96萬公里,努力打造“處處美”。在推進“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過程中,堅持與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特色小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多規合一,融合協調,積極打造“四好農村路+”“路衍經濟”新模式,促進農村產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不斷拓展農村公路的服務附加值。
我省已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3個、全國示范縣16個、全省示范縣39個、全省示范鄉鎮150個。
“共同締造”幸福之路
車行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兩車道“四好農村路”,一對古樹鑲嵌在群山之間,想下車看風景,有專門的交通驛站供司乘人員停車、如廁,方便游客觀景打卡。這是當地交通部門與村民共商共謀、共建共管的結果。
上級獎補資金有限、縣級財政吃緊,如何多修“四好農村路”?
崇陽縣的答案是,修路不僅僅是交通運輸局的事,更是地方黨委政府的事、村民自己的事,積極探索“決策一起議、資金一起找、建設一起管、效果一起評”機制,把修路的主動權,如村路走向、路面寬度、路邊綠化等交給村民,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哪個村支持修路且率先按要求把路基修好,就幫助該村先修路。由過去“交通干、群眾看”變為“大家議、共同辦”,從“你做我看”到“齊商共建”,省事省錢,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
修路前,縣交通部門與村民共謀共議,共商線路走向、路面寬度、驛站設置等。大市村村支書程桔向記者講起一個故事:一名村民修路時不僅投工投勞,還主動遷出祖墳,不要一分錢補償。問他為何這般做?他稱要“算大賬”:柏油路直通家門口,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崇陽縣明確上級獎補的錢主要用于修建高質量的路面,邊溝、綠化等整合部門資金,建立了“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社會資金參與”的思路,采取“部省補一點、市里獎一點、鄉鎮擠一點、村里籌一點、鄉賢助一點、項目拼一點”的“六個一”籌資機制,積極破解資金瓶頸。路修好了,路邊景觀如何配套?發動村民就地取材,收集舊瓦、舊磚和廢棄不用的瓦罐、石磨等,鋪設“一磚一瓦”、整修“一花一草”,打造家門口微景觀。
農村公路修得好,還要管得好、養得好。
南漳縣推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三級責任制、三級路長制“雙軌制管理模式”,22條縣道、291條鄉道、1204條村道分別明確了三級路長,成為全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農村公路管養升級,“有路必管、有路必養”。省交通運輸廳在全國率先將農村公路全部納入行業管理范圍,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據悉,全省每年投入農村公路管養資金超8億元,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優良中等路率達90%。
從“一處美”到“處處美”
農民因路而富、農村因路變美、農業因路興旺。
建始縣提檔升級花坪鎮村坊村—小西湖—黃鶴橋景區、花坪鎮至李家坪等旅游公路,只有萬余本地人的集鎮上開了1000多家民宿,游客增至4萬多人,村民坐在家里掙錢,還吸引了國內多家企業來投資;黃梅縣22.73公里的橫山旅游公路,將多個旅游景區、產業基地等串珠成鏈,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修建的是村路,連接的是民心,通達的是富?!?/p>
蘄春縣近年籌資600余萬元,按照“四好農村路”標準建設近2.5公里的兩車道紅色行軍路,紅色引來人氣,綠色帶來財氣?!按謇镉刑I艾、山楂、桑葚等基地近2000畝,新發展農家樂4家,村集體年收入已超過30萬元?!备呱戒伌妩h支部書記李能勝透露,計劃再擴建500畝蘄艾基地,新建垂釣中心,配套建設休閑景觀點、民宿等。
好路直通家門口,“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成為現實。我省全面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推進“村村通公交”,鼓勵開行跨縣市的全域公交線路,讓群眾出行更便利。同時,依托密織的“四好農村路”,從城市到農村正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節點網絡,蹚出一條低碳、高效、惠民的綠色交通運輸發展新路。
省交通運輸廳全力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堅持把“四好農村路”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開啟“黨建+公路+扶貧+產業+旅游+物流電商+文化”等模式,最大限度發揮村路的綜合效應,讓一條條農村路變成旅游路、產業路、美麗路飄逸荊楚,串起綠水青山,奔向火紅日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石斌 潘慶芳 方慶)
發表時間:2022-11-25 來源:湖北文明網
十堰市茅箭區農村路美麗如畫。(通訊員 關曉波 攝)
金秋時節,坐在家門口,看著游客陸續打卡古村落、古樹群、古城墻、古梯田,羅田縣白廟河鎮潘家塆村老支書潘道升滿臉笑容。這里是大別山深處,以前,5個自然村像5個指尖分布,互不連通。如今,長14公里、寬4.5米的農村路將其全部連通。游客多起來,農家樂生意紅火,潘家灣村已成為國家3A級景區。
通塆達組的農村公路被稱作交通的“毛細血管”。來自省交通運輸廳最新統計,我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26.2萬公里,位居全國第3位、中部地區第1位。在村村通瀝青水泥路的基礎上,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通瀝青水泥路,提前實現“組組通”,一張廣覆蓋、惠民生、高品質的現代化農村公路路網基本形成。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踏訪美麗農村路新變化。
美麗農村路串連好風景
一條蜿蜒曲折的農村路穿行在秦巴山區,8米寬的雙車道兩邊紅葉搖曳,層林盡染,還有紅色游步道、自行車道,交通驛站里停車休憩、拍抖音的游客絡繹不絕。這是位于十堰市茅箭區的馬家河至賽武當公路,2021年獲評“全國美麗鄉村路”。
總投資2.5億元的馬賽公路起于武當路馬家河大橋,止于營子村營子橋,全長15公里?!耙郧暗穆房刹皇沁@樣,坡陡彎急道窄,車輛顛簸難行,游客來過一次就不想再來?!瘪R家河村村民黃亞君說。如今,寬敞美麗的馬賽路建成后,不僅方便沿線顧家村、馬家河村、營子村的村民出行,還將秦巴生態植物園、馬家河水庫、紫薇島、桃花湖及賽武當風景區等精品景點一線串珠,成為茅箭區全域旅游“四縱一橫”交通網絡中的重要旅游線路。便利交通,讓村民吃上“旅游飯”,馬賽路上已分布著20余家農家樂。
“一條農村路就是一道景”的馬賽公路,是我省密織美麗農村路網的縮影。把農村公路建好,更要管護好、運營好,把“四好農村路”建成荊楚新名片。近年來,省交通運輸廳啟動“四好農村路”暢通聯通提升行動,推進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建設,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外通內聯、銜接順暢的農村公路網。以大別山“紅色旅游路”、秦巴山“環庫生態路”、武陵山“清江畫廊路”和幕阜山“休閑旅游路”為代表的農村公路修到村頭、通到門口,解決農村出行難。
省廳按照“實、安、綠、美”的標準,建成美麗農村路3.96萬公里,努力打造“處處美”。在推進“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過程中,堅持與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特色小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多規合一,融合協調,積極打造“四好農村路+”“路衍經濟”新模式,促進農村產業、旅游、文化融合發展,不斷拓展農村公路的服務附加值。
我省已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建設市域突出單位3個、全國示范縣16個、全省示范縣39個、全省示范鄉鎮150個。
“共同締造”幸福之路
車行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兩車道“四好農村路”,一對古樹鑲嵌在群山之間,想下車看風景,有專門的交通驛站供司乘人員停車、如廁,方便游客觀景打卡。這是當地交通部門與村民共商共謀、共建共管的結果。
上級獎補資金有限、縣級財政吃緊,如何多修“四好農村路”?
崇陽縣的答案是,修路不僅僅是交通運輸局的事,更是地方黨委政府的事、村民自己的事,積極探索“決策一起議、資金一起找、建設一起管、效果一起評”機制,把修路的主動權,如村路走向、路面寬度、路邊綠化等交給村民,廣泛聽取村民意見,哪個村支持修路且率先按要求把路基修好,就幫助該村先修路。由過去“交通干、群眾看”變為“大家議、共同辦”,從“你做我看”到“齊商共建”,省事省錢,共同締造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
修路前,縣交通部門與村民共謀共議,共商線路走向、路面寬度、驛站設置等。大市村村支書程桔向記者講起一個故事:一名村民修路時不僅投工投勞,還主動遷出祖墳,不要一分錢補償。問他為何這般做?他稱要“算大賬”:柏油路直通家門口,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崇陽縣明確上級獎補的錢主要用于修建高質量的路面,邊溝、綠化等整合部門資金,建立了“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社會資金參與”的思路,采取“部省補一點、市里獎一點、鄉鎮擠一點、村里籌一點、鄉賢助一點、項目拼一點”的“六個一”籌資機制,積極破解資金瓶頸。路修好了,路邊景觀如何配套?發動村民就地取材,收集舊瓦、舊磚和廢棄不用的瓦罐、石磨等,鋪設“一磚一瓦”、整修“一花一草”,打造家門口微景觀。
農村公路修得好,還要管得好、養得好。
南漳縣推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三級責任制、三級路長制“雙軌制管理模式”,22條縣道、291條鄉道、1204條村道分別明確了三級路長,成為全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縣。農村公路管養升級,“有路必管、有路必養”。省交通運輸廳在全國率先將農村公路全部納入行業管理范圍,全面推行縣、鄉、村三級“路長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的工作格局。據悉,全省每年投入農村公路管養資金超8億元,農村公路列養率達100%,優良中等路率達90%。
從“一處美”到“處處美”
農民因路而富、農村因路變美、農業因路興旺。
建始縣提檔升級花坪鎮村坊村—小西湖—黃鶴橋景區、花坪鎮至李家坪等旅游公路,只有萬余本地人的集鎮上開了1000多家民宿,游客增至4萬多人,村民坐在家里掙錢,還吸引了國內多家企業來投資;黃梅縣22.73公里的橫山旅游公路,將多個旅游景區、產業基地等串珠成鏈,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修建的是村路,連接的是民心,通達的是富?!?/p>
蘄春縣近年籌資600余萬元,按照“四好農村路”標準建設近2.5公里的兩車道紅色行軍路,紅色引來人氣,綠色帶來財氣?!按謇镉刑I艾、山楂、桑葚等基地近2000畝,新發展農家樂4家,村集體年收入已超過30萬元?!备呱戒伌妩h支部書記李能勝透露,計劃再擴建500畝蘄艾基地,新建垂釣中心,配套建設休閑景觀點、民宿等。
好路直通家門口,“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成為現實。我省全面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推進“村村通公交”,鼓勵開行跨縣市的全域公交線路,讓群眾出行更便利。同時,依托密織的“四好農村路”,從城市到農村正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節點網絡,蹚出一條低碳、高效、惠民的綠色交通運輸發展新路。
省交通運輸廳全力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堅持把“四好農村路”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開啟“黨建+公路+扶貧+產業+旅游+物流電商+文化”等模式,最大限度發揮村路的綜合效應,讓一條條農村路變成旅游路、產業路、美麗路飄逸荊楚,串起綠水青山,奔向火紅日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石斌 潘慶芳 方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